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其作为基础教学部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面旗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和基础教学部党支部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大党建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党建+思政”特色工作模式,夯实思政育人“根”与“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领头雁”作用。
一、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教学新成效
1.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组织开展全校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大学生讲思政课现场展示活动等;组织校内优秀教师、邀请校外红色教育基地老党员及党史专家等开展党史学习专题报告,构建“校内+校外”专家宣讲团;同时,以“学习强国”为抓手,综合运用“灯塔·党建在线”和支部网站等定期推送最新理论知识,有效提升学校师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坚持课程思政全覆盖
积极探索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三届“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三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两届“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师生讲思政课短视频大赛”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育人功效,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二、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和科研成果丰硕
1.科研成果显著
团队秉承党建促科研理念,近年来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奖。2023年立项山东省思政课教学改革项目1项,2021年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等3项,科研成果获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连续两年立项潍坊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品牌创建项目。支部书记冯小红主持申报的《高职院校齐鲁文化“一导二研三元八融”策略的创新与实践》,成为山东省唯一一所民办院校申请成功者,并获8万元资金支持,同时在2021年被评为潍坊市思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2.党建品牌突出
支部为山东省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潍坊市五星级“先锋”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潍坊市优秀基层党组织。近3年来,支部成员争先创优,现有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山东省优秀思政教师1人,潍坊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3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10人次。
三、发挥资源优势,社会服务获好评
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022年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好评;指导各团总支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团委获得“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2.联合建设新时代海上文明实践基地
该基地是全省首家海上文明实践基地,并被评为潍坊市“思政教学实践基地”。自建立以来,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航海文化,累计宣讲30余次,授课人数达2000人次。
3.强化校地合作,实施支部结对工作
2019年与大家洼南陈村村委签署《社会教育共建协议》,举行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主动担当,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落地。
四、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1.加强特色课程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修订编撰出版优秀《齐鲁文化读本》校本教材;已连续九年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受教学生已超12万余人,于2021年4月入选山东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同时以思政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余项。
2.建立完善的学生成长机制
借助“党建+思政”的学生教育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近3年来共培养齐鲁后备人才100余人。
3.以赛促教,提升能力水平
指导学生在第五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E农工程》项目中分别获银奖、铜奖;在全省高校大学生“论语大会”中,荣获三等奖;第四届山东省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潍坊市选拔赛中荣获大学组三等奖等。
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有力
1.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秉持科研教学双向流通理念,提升思政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建立基础课教师人才库,灵活管理校内专兼职教师;开展教师常态化培训,提高立德树人实效。经过党支部的培养和历练,其中有6名成为学校中层干部;同时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党员进行培训考核,年内培训积极分子800余名。
2.增强实践教学
制定“五位一体”动态考核机制,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活动,加强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性,让第一课堂理论内容焕发出盎然生机,多渠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增强育人成效。
3.疫情期间显担当
制定《新冠肺炎心理防御方案》,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推出“‘疫’起学习,共筑防线”系列讲座,全校累计1万多名师生参与观看本次线上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习近平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开拓创新,团结奋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教育事业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