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教学工作  齐鲁文化  科研工作  思政聚焦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风筝飞上天--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
2024-10-15 23:19   审核人:

风筝飞上天--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

展示活动

一、主题

    风筝飞上天

二、对应的思政课有关章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十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知识点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简介

故事发生在风筝之都潍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及其孙子张枫为主线。

张效东生于 1949年,自幼学习绘画和风筝扎制,中国风筝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

张枫,张效东的孙子,与他爷爷不同,自小对风筝的兴趣不高,后来帮助爷爷宣传风筝文化,走红网络。

大学第一个暑假,张枫在爷爷家度过,看到爷爷对风筝的热爱,身体也因过度劳累落下了一些老毛病,他下定决心要帮爷爷把潍坊风筝宣传推广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喜欢、热爱。然而张效东老人却秉持传统观念,固执地认为风筝文化无需宣传,只要默默传承技艺即可。张枫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觉得弘扬非遗文化需要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风筝的魅力。于是,张枫开始拍摄网络视频,展示爷爷精湛的风筝扎制技艺和风筝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些视频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年轻人来到家里学习风筝扎制。

在这个过程中,张效东看到了年轻人对风筝文化的热情,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开始配合张枫开直播,亲自讲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和扎制技巧。通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风筝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渐渐了解爷爷的“匠心”,自己也慢慢成长为一位风筝文化科普宣传网络红人。

这部微电影通过祖孙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与合作,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年轻人在非遗传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四、微电影《风筝缘》创作构思过程

(一)创作背景与灵感来源

在风筝之都潍坊,风筝不仅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代表性传承人张效东老人的故事,是我们这部微电影的灵感来源。

(二)情节构思

起始阶段:张枫在爷爷家度过大学第一个暑假,看到爷爷对风筝的热爱与付出,决定帮助爷爷宣传风筝文化。然而,张效东老人却秉持传统观念,认为风筝文化无需宣传。

冲突阶段:张枫开始拍摄网络视频,展示爷爷的风筝扎制技艺和风筝文化的深厚内涵。这一行为起初遭到爷爷的反对,两人因此产生矛盾。

转折阶段:随着视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张效东家学习风筝扎制,张效东老人逐渐看到了年轻人对风筝文化的热情,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

合作阶段:张效东老人开始配合张枫开直播,亲自讲解风筝的历史、文化和扎制技巧。两人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风筝文化。

结尾阶段:张枫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一位风筝文化科普宣传网络红人。张效东老人也看到了孙子的成长与努力,两人之间的祖孙情更加深厚。

(三)拍摄手法

我们计划采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方式拍摄这部微电影。在展现张效东老人风筝扎制技艺和风筝文化深厚内涵时,我们将采用纪实手法,力求真实还原;在展现祖孙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与合作时,我们将采用虚构手法,通过情节设计和演员表演来呈现。

版权所有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