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教学工作  齐鲁文化  科研工作  思政聚焦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齐鲁文化>>国学精粹>>正文
国学人物--曹萌介绍
2015-06-10 00:00   审核人:

曹萌,男,1959年5月25日生;汉族;辽宁建平县人;民进会员。1994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97年晋升教授。2000年3月获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1月调入郑州大学,现为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进郑州大学委员会委员、郑州市青联委员。从事元明清文化与文学研究。已拓出中国古代小说模型学与中国古代小说教育倾向研究两个方向。

曹萌教授在明清小说研究中已经拓展出小说模型学与小说教育倾向研究两个方向,并以系列性著作、论文和省级科研项目进行了巩固和深入,以此处于国内古代小说研究前沿。其博士学位论文《明代言情小说创作模式研究》(齐鲁书社出版)由国内著名小说研究专家袁世硕教授作序,称:“论著给人以启示,也为研讨这方面问题提供了新模式”;“对研究明代小说及小说史,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国内古代小说研究界泰斗朱一玄教授分别在《济南日报》、《河南日报》以《贵在创新》和《胆识兼具的选题,朴素扎实的研究》向学界推介:“该书所选择的是一个极少有人系统研究而对于把握中国小说思想发展的史的脉络又实具重要意义的课题,并从清理明代社会思潮、社会生活风貌与士人心理状态入手展开研究。对于中国小说思想研究而言,它的考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以及论述风格是非常新的”,“这本书,已然超越了研究小说艺术技巧范畴,而将它推展到小说思想研究的层次”。台湾学者陈溢源、韩国学者崔溶澈共同认为该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其《明清小说的文化批评》(明代卷),得到黄霖教授、朱一玄教授高度评价。朱教授在《中华读书报》上撰文认为“这本书以传统文化、社会思潮、士人心态、士人生活风貌、等文化背景考察为基点,重在研究这些外部因素与明清时期各种题材小说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进展的关系。是一个新而且难的角度,其学术价值应该是值得特别肯定的。”“可以说填补了某些方面的学术空白”。

该书获河南省社科联一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三等奖。该书(清代卷)亦出版;著作《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模式研究》得到王汝梅、朱一玄教授的好评。后者认为该书“对于从新角度考察和认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对于了解古代通俗小说艺术发展的某些意蕴和深层根据、对于揭示通俗小说发展的内在规律,均具重要意义。而就理论意义言,则对于总结古代通俗小说的文化艺术价值,对于古代通俗小说的文化定位与中国小说发展史定位,尤其是对于建设古代小说思想史和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思想史亦具重要的意义。”著作《中国古代文学特征研究》获河南省社科联二等奖。与上两研究方向相羽翼的有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的嬗变》、省教委项目《包公现象及其通俗文学展开》均已结项;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再论明末夫妻离合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在韩国中国小说研究学会刊物转发;《论明末言情小说观及其发展的阶段性》分别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和为韩国《中国语文论丛》转发;《〈聊斋志异〉及其蕴涵的文化传统》分别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和《中州学术论集》转发;《论中国历代宫廷文学体派的价值》分别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心、《香港文坛》、《古今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界有一定反响;《论中国古代小说作家的尚补史审美思想》被《新华文摘》摘要。

版权所有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