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教学工作  齐鲁文化  科研工作  思政聚焦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齐鲁文化>>课程资源>>正文
齐鲁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2024-06-21 13:08   审核人:

齐鲁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

从历史上看,山东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生成一种文化。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赖一定的地理环境。齐鲁大地这方"水土"有许多特别之处,是最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古往今来我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区之一。

首先,区位特别。这个地方,东临大海、西接中原、北傍燕赵、南依徐淮。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大海与中原的纽带,兼有南方、北方、沿海、内陆的各种优势。

其次,地形特别。它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应有尽有。

再次,气候特别。它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山东自然地理条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山在中间,周围是平原和丘陵。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泰(山)沂(蒙)山系巍然矗立在全省中部。有山就有水。水往低处流。因为泰沂山系居中,水便通过无数河道往北、西、南三面流淌。往北,有孝妇河、淄河、弥河、潍河等;往西,有大汶河、泗河、白马河、薛河等;往南,有沂河、沭河等。这些流淌了数亿年的河流,造就了北、西、南三大片山麓平原。山麓平原与冲积平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土层厚、土质好,地下水资源丰富。

古人将海、岱之间命名为青州,青州即绿州,是林木繁盛、绿色覆盖的地带。这一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生物繁衍,为人类提供了丰盛的采集和捕猎资源,为农、牧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山东东临大海,而大海既是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也为人类在衣、食、渔、盐和交通等方面提供了便利。西部为黄河冲积平原,沃野千里,极宜农、牧。《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齐带山海,膏壤二千里,宜桑麻"。

远在四五十万年以前,当北京猿人在周口店一带点燃文明之火的时候,东夷人的祖先沂源猿人也在鲁山的洞穴中出没,面对群山树海,开始了走向文明的跋涉。从原始社会至夏商时期,在山东现在的地盘上,东夷人逐渐形成了两个文化中心。在泰山以北,以今淄博为中心,是爽鸠氏、季荝、有逢伯陵和蒲姑氏等活动的地域。泰山以南,以今曲阜为中心,是少昊、蚩尤、颛顼、后羿、奄国等部落和方国的居地。这两个文化中心,为周代分封齐、鲁两个诸侯国奠定了基础。

后来成为齐鲁的这块地方,因为最适合人类居住和繁衍生息,文明起步比较早,便成为众部族垂涎和激烈争夺的焦点。由此也带来民族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为产生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创造了条件。

版权所有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